ISE05/15-16

主題: 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公共衞生、與營養有關的疾病


在香港推行營養資料標籤制度

在包裝正面標示營養標籤的方式

"每日建議攝取量"營養標籤

  • "每日建議攝取量"指按照食物專家建議,一般健康人士達到均衡飲食所需攝取的能量和營養素的分量。此標籤方式是標示食物每一食用分量或每一份額所含的能量和主要營養素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百分比(圖1),藉此讓消費者迅速而輕易地掌握到,相對於健康人士平均每日所需營養,某食品所含營養狀況。不過,營養需要因人而異,視乎個人的性別、體重、活動量和年齡而定,所以每日建議攝取量營養標籤只供消費者作參考之用。

    圖1 - "每日建議攝取量"標籤的例子

    圖1 - "每日建議攝取量"標籤的例子
    資料來源:Food Standards Agency (2010)。
  • 在歐洲聯盟(下稱"歐盟")的國家,食品製造商和零售商往往會自行採用"每日建議攝取量"營養標籤,藉以為消費者提供簡單的營養資料,同時亦有助提升品牌的競爭力。歐盟於2011年採納新訂的《向消費者提供食物資料規例》(Regulation on Provision of Food Information to Consumers)9註釋符號代表根據將於2016年12月生效的新強制規定,大部分預先包裝食物必須加上營養標籤。在此之前,歐盟只強制規定附有營養或健康聲稱的食品必須加上營養標籤。,以每日建議攝取量標籤方式為基礎訂定規則,訂明自願在包裝正面提供的營養標籤的內容和標示方式。雖然《規例》採用的是"參考攝入量",而非"每日建議攝取量",但兩者所依據的基本原則相同。《規例》進一步訂明,"參考攝入量"必須列明卡路里含量;卡路里含量可單獨開列,亦可與脂肪、飽和物、糖和鹽的含量一併標示,這些營養素被視為或會增加飲食相關疾病風險的4種最重要的營養素。

"顏色代號"營養標籤

  • "顏色代號"營養標籤旨在令消費者於零售點能夠一目了然,瞬間知悉食品的主要營養素含量水平,從而方便他們選購更健康的食品。該標籤方式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由英國食物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即監管該國食物安全及食物衞生的政府機關)在2000年代中期在當地推出的交通燈標籤計劃。在該計劃下,食品的脂肪、飽和脂肪、糖和鹽的含量水平均在其包裝正面標籤上以顏色代號標示,分別以紅色、黃色及綠色代表高、中及低含量水平(圖2)。含量水平高低的釐定是以食物標準局所訂定的門檻準則為基礎,該準則適用於各種不同的產品類別。

    圖2 - 交通燈標籤計劃的例子

    圖2 - 交通燈標籤計劃的例子
    資料來源:Food Standards Agency (2010)。
  • 交通燈標籤計劃自推出後一直廣獲英國的消費者認同,因為該計劃使消費者易於比較不同或相同類別食品的營養素質。不過,英國部分食品生產商及零售商認為,交通燈標籤計劃過於簡單,尤其是"紅色"代號蘊含"危險"的意味,可能導致部分消費者停止進食某些有紅色代號的食品。因此,一些生產商堅持沿用原先由英國在1998年制訂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標籤制度。
  • 在英國,以自願性質在食品包裝正面加上營養標籤的做法十分普遍。2010年,約3萬款(約80%)加工食品均在其包裝正面附有某種形式的標籤,例如每日建議攝取量或交通燈標籤。10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Food Standards Agency et al. (2012)。 根據英國政府在2012年就在包裝正面標示營養標籤進行諮詢的結果,各持份者(包括食品業界)均支持政府推行措施,使在包裝正面提供營養資料的方式趨於一致,以免消費者感到無所適從,亦有助提升在包裝正面標示營養標籤的成效。11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Food Standards Agency et al. (2013)。 其後,英國政府在2013年推出劃一標籤計劃,在包裝正面提供的營養標籤糅合了兩個元素:分別是交通燈顏色代號和每日建議攝取的營養素的百分比(圖3)。

    圖3 - 劃一標籤計劃的例子

    圖3 - 劃一標籤計劃的例子
    資料來源:Department of Health et al. (2013)。

"綜合指標"營養標籤

觀察所得

  • 在包裝的背面或側面以列表方式標示營養成份的傳統營養標籤有其本身的限制,因為對消費者來說,標籤上的資料未必容易閱讀和理解。採用這種營養標籤方式,目的是提供詳盡的資料,方便消費者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或核實標籤所作的營養聲稱。然而,營養成份列表上的資料複雜紛繁,很多消費者都覺得難以理解。在包裝正面以自願性質提供圖像化營養標籤的做法,旨在補足包裝背面或側面的傳統營養標籤,為消費者提供簡潔易明和便於詮釋的營養資料。在包裝正面標示圖像化營養標籤所羅列的營養素種類往往較少,反而着重提供更清晰易明的基本營養素資料。由此可見,營養標籤方式出現重大轉向,由以往著重提供營養資料,變為注重消費者對營養資料的理解,從而協助消費者選擇更健康的食物。
  • 縱然如此,對於如何在包裝正面的標籤標示營養資料,目前並無劃一的做法。至於不同標籤計劃對購買行為有何影響,以致不同計劃在協助消費者選購更健康食物方面的相對成效有多大,現時仍未有太多相關的證據。雖然在預先包裝食物的包裝正面附有圖像化營養標籤的情況愈趨普遍,但在選定地方,這種標籤計劃暫時只是由食品業界以自願方式推行。不過,所有選定地方的政府(即英國、新加坡及澳洲)已積極制訂劃一的標示方式,使業界在食品包裝正面提供營養標籤時有所依循。有關地方的政府亦致力加深公眾對該等營養標籤的認識,並推動市民在選購包裝食物時多加利用這些標籤,務求令該等營養標籤計劃更具成效。


立法會秘書處
資訊服務部
資料研究組
鄭慧明
2015年12月9日


附註:

1.請參閱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2014)。

2.澳洲強制規定所有預先包裝食物的包裝背面必須附有營養標籤。英國以歐洲聯盟的食物標籤規例為藍本;歐洲聯盟將由2016年12月起強制規定,大部分預先包裝食物必須加上營養標籤。在新加坡,若預先包裝食物附有營養聲稱或獲准使用的健康聲稱,就必須加上營養標籤。

3.請參閱Centre for Food Safety (2008)。

4.根據Centre for Food Safety (2008),許多慢性退化疾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都與飲食失衡有關。在世界很多地方(包括香港),這些與營養有關的疾病,均是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

5.請參閱Audit Commission (2011)。

6.審計署亦曾在2011年5月至8月期間進行市場調查,發現部分預先包裝食物上的營養標籤字體過小,而部分標籤的文字與背景對比並不鮮明,以致消費者難以閱讀營養資料。食安中心其後於2012年5月發出《製備可閱的食物標籤業界指引》,以改善營養標籤難以閱讀的問題。然而,食安中心與消費者委員會在2013年就包裝較小的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標籤可閱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100個食物樣本中,63個樣本的營養標籤未能符合《業界指引》的建議,其可閱性需要改善。

7.請參閱Consumer Search Hong Kong Ltd (2012)。

8.有關在包裝正面標示營養標籤的計劃,不同計劃各有不同標示營養資料的方式,並沒有劃一的做法。舉例而言,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採用的《食典營養標籤準則》(Guidelines on Nutrition Labelling),並無就在包裝正面標示的營養標籤提供任何指引。食品法典委員會於1963年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衞生組織聯合設立,以制訂統一的國際食物標準、指引及相關實務守則。

9.根據將於2016年12月生效的新強制規定,大部分預先包裝食物必須加上營養標籤。在此之前,歐盟只強制規定附有營養或健康聲稱的食品必須加上營養標籤。

10.請參閱Food Standards Agency et al. (2012)。

11.請參閱Food Standards Agency et al. (2013)。

12.請參閱Singapore Health Promotion Board (2015a)。

13.在新加坡,保健促進局是主力推動全國性保健防病計劃的政府機構。

14.請參閱Singapore Health Promotion Board (2013 and 2015a)。

15.在澳洲食品業具領導地位的商會於2006年自發推出一項每日建議攝取量標籤計劃,稱為"每日攝取量指引計劃"(Daily Intake Guide scheme),至今約有7 200款產品根據此計劃提供營養標籤。然而,有意見認為,消費者需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計算能力才能理解該營養標籤,因此提供該標籤可能對最需要營養指引的人士幫助不大。

16.請參閱PricewaterhouseCoopers (2014b)。

17.請參閱PricewaterhouseCoopers (2014a)。

18.請參閱The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4)。


參考資料:

香港

1.Audit Commission. (2011) Report No. 57 of the Director of Audit - Chapter 3: Food Labelling.

2.Centre for Food Safety. (2008) Technical Guidance Notes on Nutrition Labelling and Nutrition Claims.

3.Centre for Food Safety. (2014) Legibility of Nutrition Labels in Prepackaged Food in Hong Kong - Abstract.

4.Centre for Food Safety. (2015) Nutrition Information on Food Labels.

5.Consumer Search Hong Kong Ltd. (2012) Survey on Public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regarding Nutrition Labelling 2012 - Summary.

6.Food and Health Bureau et al. (2014)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Labelling Scheme. LC Paper No. CB(2)1461/13-14(03).

7.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2014) Report of the Panel on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for submission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LC Paper No. CB(2)1959/13-14.

8.Legislative Council Secretariat. (2015)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trition Labelling Scheme. LC Paper No. CB(2)1621/14-15(04).

9.Minutes of Meeting of the Panel on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LC Paper No. CB(2)21/15-16.


其他

10.BBC News. (2013) Food labelling: Consistent system to be rolled out.

11.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15) Health Star Rating System.

12.Department of Health et al. (2013) Guide to creating a front of pack (FoP) nutrition label for pre-packed products sold through retail outlets.

13.European Food Information Council. (2012) New insights into nutrition labelling in Europe.

14.European Food Information Council. (2015) Global Update on Nutrition Labelling.

15.Food Standards Agency. (2010) Front of Pack (FOP) Nutrition Labelling.

16.Food Standards Agency et al. (2012) Consultation on front of pack nutrition labelling.

17.Food Standards Agency et al. (2013) Front of pack Nutrition Labelling: Joint Response to Consultation.

18.Foodwatch. (2012) Research supports traffic light colours.

19.Hawkes, C. (undated) Government and voluntary policies on nutrition labelling: a global overview.

20.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2012) Food Labelling Nutrition - Voluntary Schemes.

21.Perez, R. & Edge, M. S. (2014) Global Nutrition Labelling: Moving Toward Standardization? Nutrition Today, vol. 49(2), pp. 77-82.

22.PricewaterhouseCoopers. (2014a) Cost Schedule for Food Labelling Changes.

23.PricewaterhouseCoopers. (2014b) Health Star Rating System - Cost Benefit Analysis.

24.Singapore Health Promotion Board. (2013) Use of Front-of-Pack Labelling Scheme in Singapore.

25.Singapore Health Promotion Board. (2015a) Healthier Choice Symbol Programme.

26.Singapore Health Promotion Board. (2015b) Know the Difference in Goodness.

27.The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4) Impact analysis of the Health Star Rating system for small businesses.

28.Van Kleef, E. & Dagevos, H. (2015) The Growing Role of Front-of-Pack Nutrition Profile Labeling: A Consumer Perspective on Ke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vol. 55(3), pp. 29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