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05/17-18

主題: 保安、恐怖襲擊、反恐怖活動、警隊


  • 新加坡政府於2016年展開全國反恐運動,推行多項措施教育國民及加強公眾對恐襲的應變準備。本期《資訊述要》會簡要審視香港的反恐措施,繼而概述新加坡的相關工作。

香港反恐怖活動工作的近年發展

新加坡加強公眾對恐襲應變準備的措施

  • 新加坡推行由社區為本的應變準備運動,似乎頗受民眾歡迎。當地於2017年舉辦逾50次緊急應變日,部份演習報稱有最少1 000名國民參與。截至2017年12月,當局已進行超過30萬次家訪(相等於整體目標的30%),而SGSecure應用程式則錄得逾100萬次下載。


立法會秘書處
資訊服務部
資料研究組
張志輝
2018年5月3日


附註:

1.恐襲宗數的年度數據來自詹氏恐怖主義與叛亂活動情報中心(Jane's Terrorism and Insurgency Center)。

2.2015年8月17日,曼谷發生爆炸事件,造成20人喪生,當中包括兩名香港旅客,另有逾100人受傷。事後調查發現,兩名疑兇涉嫌在四面佛附近放置炸彈。

3.排名來自經濟學人信息部在2017年就60個城市的不同安全範疇進行的比較研究。

4.於2017年6月6日的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議員關注到,香港若發生恐襲或類似2017年5月海運大廈的懷疑炸彈恐嚇事件,公眾應如何應對。議員關注恐襲相關的宣傳及教育資料,如何以更有效和更有趣味的方式發放。

5.請參閱Ganor (2002)。

6.最廣為引用的建議之一是"閃、避、求"("Run Hide Tell")。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Larry Barton教授曾進行研究,分析由2006年至2016年間發生的61宗致命襲擊事件,結果顯示,事件中有73%民眾選擇逃離現場,而他們均無受傷或只受輕傷。相反,20%民眾選擇躲藏,而當中有三分一人在事件中受傷。根據另一項由歐洲聯盟撥款進行的恐怖主義研究計劃,調查結果發現,曾閱讀" 閃、避、求"指引的民眾,遇襲時冒險打電話的機會顯著較低。請參閱Parker (2017)。

7.其他地方也有推行公眾教育,以加強民眾的應變準備。例如,美國紐約市推出"準備好紐約"("Ready New York")公眾教育活動,涵蓋不同類型的威脅,包括但不限於恐怖襲擊。英國除了向公眾廣泛宣傳"閃、避、求"建議外,當地警方亦推出針對商界的計劃,對象包括零售店鋪以至酒店,以幫助商界應對恐襲。

8.在香港,受恐襲的威脅評估分為"高度"、"中度"和"低度"三個級別。"高度"級別是指有受襲的可能性,並有具體情報顯示香港可能成為襲擊目標;"中度"級別是指有受襲的可能性,但沒有具體情報顯示香港可能成為襲擊目標;"低度"級別則指受襲的可能性低,亦沒有關於恐襲的具體情報。如有外國政要訪港,評估級別通常會被調高至"高度"級別。

9.2017年12月12日,約100名少年警訊和耆樂警訊會員參與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的反恐演習,該次演習另有500名政府人員參與。據報道,該次演習是首次有公眾參與的演習。

10.在2015年11月巴黎恐襲後3星期,法國政府刊登"閃、避、防" ("Flee Hide Alert")海報。英國反恐警察亦於2015年12月發出"閃、避、求" ("Run Hide Tell")建議,取代過往的"保持冷靜,繼續前行"("Stay Calm and Carry On")建議。美國的宣傳內容則略作修改,將"求"("Tell")改為"戰"("Fight")。這項建議適用於面對即時危險而無處躲藏,或者有望擊退恐怖份子的人士。

11.新加坡曾有兩宗涉及恐怖份子的事件。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和日本赤軍(Japanese Red Army)曾於1974年1月31日在新加坡劫持拉裕號(Laju)渡輪。此外,巴基斯坦恐怖份子於1991年3月劫持新加坡航空一架航機,並降落新加坡機場。兩宗事件均沒有人質傷亡。

12.2017年6月,新加坡內政部發表首份《新加坡恐怖主義威脅評估報告》,明確表示伊斯蘭國對新加坡構成最大威脅。此外,一份報章於2017年進行的意見調查顯示,約75% 新加坡國民認為當地遲早會發生恐襲。

13.根據一份媒體報道,最少3間學校於2017年曾舉行封鎖校園演習。演習期間,學校會向師生發出密碼,通報有外來者闖入校園。班房繼而會上鎖,師生會匿藏於書桌或長椅下,並遠離窗戶。


參考資料:

1.Decker, D. (2009) Before Disaster Strikes: Rate and Raise Public Preparedness.

2.Forliti, A. (2017) Run, Hide, Tell? London Attack Response Likely Saved Lives. Associated Press, 5 June 2017.

3.Ganor, B. (2002) Terror as a strategy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4.Government of Singapore. (2017) Singapore Terrorism Threat Assessment Report 2017.

5.Government of Singapore. (2018) SGSecure.

6.Homeland Security Institute. (2009) Public Role and Engagement in Counterterrorism Efforts: Implications of Israeli Practice for the US.

7.Hong Kong Police Force. (2018) Website.

8.Ministry of Manpower. (2018) Fact Sheet on SGSecure at Workplaces Programme.

9.Mok, D. (2017) Police and government units face chemical 'bomb' in anti-terror drill at Hong Kong Coliseum. SCMP, 13 December 2017.

10.Parker, D. (2017) Communications Requirements Report of PRIME.

11.Parliament of Singapore. (2017) Parliamentary Debates, 3 October 2017.

12.People's Association. (2018) Website.

13.Security Bureau. (2018) Website.

14.Terrorism Research Initiative. (2014) Perspectives on Terrorism.



資訊述要為立法會議員及立法會轄下委員會而編製,它們並非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亦不應以該等資訊述要作為上述意見。資訊述要的版權由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下稱"行政管理委員會")所擁有。行政管理委員會准許任何人士複製資訊述要作非商業用途,惟有關複製必須準確及不會對立法會構成負面影響,並須註明出處為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而且須將一份複製文本送交立法會圖書館備存。本期資訊述要的文件編號為ISE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