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色殯葬的推廣

ISE05/2022
主題: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環境衞生、樹葬、花葬、海葬

Tag Cloud
香港
台灣
結語
立法會秘書處
資訊服務部
資料研究組
鍾啟文
2022年3月3日

附註:
  1. 請參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1)。
  2. 請參閱綠色殯葬網站(2022b)及立法會秘書處(2021)。
  3. 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0,2021c)及立法會秘書處(2021)。
  4. 在一些西方地方,綠色殯葬是指土葬方面的特定環保安排。就本期《資訊述要》而言,綠色殯葬指以環保及可持續方式處理人類骨灰。
  5. 請參閱台北市民政局(2022)及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c)。
  6. 根據食環署的資料,在2019年至2024年間,新公眾骨灰龕位的供應量每年平均為45 800多個。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e)。
  7. 請參閱政府統計處(2020)、衞生防護中心(2021)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1)。
  8. 私營骨灰安置所的營運受《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第630章)("《條例》")規管。根據已於2017年6月生效的《條例》,除了寬限期正在適用的私營骨灰安置所外,任何人必須在取得指明文書(即牌照、豁免書及暫免法律責任書)後,才可營辦、管理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控制私營骨灰安置所。雖然受《條例》規管的服務供應商的新骨灰龕位預測供應量不詳,但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營辦的若干私營永遠墳場(它們雖不受《條例》規管,但卻受《私營墳場規例》(第132BF章)規管)將於2021年至2024年間提供約89 000個新骨灰龕位。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b)、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1)及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2021)。
  9. 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內新近落成的紀念花園,是食環署轄下面積最大的紀念花園。該紀念花園已於2021年啟用,佔地共4 800平方米。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d)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15)。
  10. 請參閱財務委員會(2020)及綠色殯葬網站(2022c)。
  11. 該兩個紀念花園分別位於華永會管理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以及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管理的薄扶林道華人基督教墳場。請參閱立法會秘書處(2021)。
  12. 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0,2021c)及綠色殯葬網站(2022d)。
  13. 使用者可在網頁(www.memorial.gov.hk)為離世者撰寫生平及個人資料,並上載相關相片及影片。截至2021年8月,"無盡思念"網站已累計有約20 200個紀念網頁,點擊率逾594萬。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15,2021c)。
  14. 電子悼念設施設於鑽石山及哥連臣角的紀念花園,而沙田的紀念花園亦將會安裝類似設施。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c)及綠色殯葬網站(2022a)。
  15. 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c)。
  16. 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a)及綠色殯葬網站(2022b)。
  17. 該等講座除了在長者中心/安老院、中學及大專院校舉辦,亦涵蓋為長者提供身後事諮詢服務的非政府組織。當局更舉辦專為青少年而設的徵文及短片創作比賽,得獎作品會上載至綠色殯葬專題網站。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c)及綠色殯葬網站(2021)。
  18.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當局已暫停公眾人士參觀海上撒灰渡輪服務的活動,直至另行通知。請參閱綠色殯葬網站(2022d)。
  19. 導賞團服務屬試行性質,現時只提供曾咀紀念花園的導賞團,相關服務將會陸續擴展至其他紀念花園。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c)。
  20. 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1c)及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有限公司(2021)。
  21. 請參閱衞生防護中心(2021)、食物環境衞生署(2017,2020,2021c)及食物及衞生局(2013,2014)。
  22. 有建議指當局可引進更多元化的綠色殯葬方式(例如將骨灰埋入種有樹木的泥土中、把骨灰轉化為人造鑽石或裝飾品等),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請參閱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2018,2020)及立法會秘書處(2021)。 
  23. 請參閱教育部重編中文辭典修訂本(2015)。
  24. 在2002年制定的《殯葬管理條例》,就綠色殯葬安排的方式及其他事宜作出規定。根據該條例的定義,台灣的綠色殯葬可分為以下類別:(a)將骨灰埋入種有樹木或花卉的泥土中;(b)將骨灰撒放於海上;及(c)將骨灰撒放於公墓或公園和森林等指定地點。各城市採取的方式或有不同。請參閱台灣殯葬資訊入口網(2021)及林彙庭(2018)。
  25. 請參閱台北市民政局(2022)、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c)、台灣統計資訊網(2021)及林怡婷(2008)。
  26. 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17a)。
  27. 請參閱今日新聞(2018)及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c)。
  28. 雖然樹/花葬較海葬受歡迎,但台北有關當局近年亦有加強海上撒灰服務,包括贈予遺屬載有撒灰地點經緯度的紀念卡。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18a)。
  29. 根據適用於所有台灣城市的《殯葬管理條例》,樹/花葬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有關台北樹/花葬的整個過程,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a)。
  30. 請參閱中央通訊社(2021)及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b)。
  31. 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17b)及台灣殯葬資訊入口網(2020)。
  32. 請參閱中央通訊社(2021)。
  33. 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b,2022d)及台灣殯葬資訊入口網(2020)。
  34. 於詠愛園和臻善園旁邊劃定的寵物骨灰灑葬區,分別於2007年及2021年啟用,前者更是台灣首個同類設施。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e)及林怡婷(2008)。
  35. 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c)。
  36. 請參閱台北市法規查詢系統(2015)。
  37. 該數字為獲發鼓勵金的申請者數目。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c)。
  38. 當局舉辦抽獎活動,邀請市民以綠色殯葬為題撰寫短文。頭獎得獎者可獲得價值1,000元新台幣(280港元)的商品禮券,而部分作品亦上載至台北殯管處的綠色殯葬專題網頁。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18b)。
  39. 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07,2015)。
  40. 台北殯管處每年為殯儀業界提供訓練,課程涵蓋殯葬習俗及文化的發展、殯葬政策、消費者保護及爭議處理等。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14,2017c)。
  41. 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16)、台灣殯葬資訊入口網(2013)及自由時報(2020)。
  42. 請參閱台北市民政局(2022)及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2c)。
  43. 統計調查從2021年1月至8月中曾前往台北殯管處為離世家人辦理治喪事宜的民眾中,抽樣得出受訪者。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2021)。
參考資料

資訊述要為立法會議員及立法會轄下委員會而編製,它們並非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亦不應以該等資訊述要作為上述意見。資訊述要的版權由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下稱"行政管理委員會")所擁有。行政管理委員會准許任何人士複製資訊述要作非商業用途,惟有關複製必須準確及不會對立法會構成負面影響。詳情請參閱刊載於立法會網站(www.legco.gov.hk)的責任聲明及版權告示。本期資訊述要的文件編號為ISE05/2022。